澳门 · 青茂新口岸过关入半岛散步记
从广州搭乘大巴,抵达城轨珠海站公交站乘客落车点。下车向前方放眼望去便能看到拱北口岸,和口岸前分流长廊的排排人流。
可今天我不走拱北口岸,而是选择走在疫情期间新开通的青茂口岸,通关前往澳门。
青茂口岸和拱北口岸相隔不远,按照通道上清晰的指示,步行5-10分钟穿过地上商城美食广场,便可抵达青茂口岸边检大楼。
这是一个平常的周日,正值午间二时半。相较于拱北口岸门前的人头涌涌,青茂口岸的客流量则肉眼可见的宽松稀疏。从走进口岸大楼离粤,到利用自助通道完成个人信息与证件的查验,直至最后走出青茂口岸澳门边检大楼抵澳,用时不需15分钟。
我觉得澳门地图像一辆由两个轮子和一个车架子组成的自行车,澳门半岛和路环氹仔分别是她的两个轮子,而四座跨海大桥则是连接两个轮子的车架子。走出青茂口岸澳门边检大楼,我正式足踏澳门半岛的土地。著名的大三巴牌坊、恋爱巷都位于澳门半岛之上。都说澳门面积不大,的确。以边检大楼为起点,沿何贤绅士大马路往南方向走、一路上穿过沙梨头街、花地玛堂,步行大约30分钟的时间,就可以抵达上述经典景区。
但我今天的慢走不过是在难得的非工作日里散步享安宁。所以没有任何目的与计划地,我在边检大楼门口迈出脚,随兴地往东方向前行,走进李宝椿街。
这是一条窄小且曲折的路。
好在道路两旁人行道上只有行人寥寥,我靠着道上护栏直行,眼前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占地仅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型油站,对比起内地的加油站,显得格外紧凑迷你。在油站的对面有一座花地玛圣母堂。如果不曾接触宗教知识,或许会对这个教堂的名字感到困惑。
其实,只要看到「圣母堂」三个字,你就可以知晓这个教堂是属于天主教性质的。因为是否拜圣母,正是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传统分别之一。而花地玛(Fátima.葡语)则是玛丽亚(Maria.拉丁语)之名的别称。
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并向明政府租借澳门,随后把天主教带来了这里。直到1897年,清政府与葡王国签订《中葡和好通商条约》,澳门就此正式沦为葡萄牙殖民地,这个小岛也成为了中国以至远东的天主教传教基地之一。
有如「黄色」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,在葡萄牙的传统建筑规范中,黄色属于宗教建筑的惯用色。花地玛圣母堂大门建筑上使用的正是这一款经典的米黄色,淡雅纯洁让人心生平和纯真,不由自主地想走近她。
一瞥这抹澳城色彩,我回过头来继续沿路前行。不久来到一处公园,公园不算大,园内设有滑梯及座椅数张,也种植了树木和丛草。其实一路走来,这样的公园 休息区(休憩區)随处可见,且都相隔不远。我想,也许是受限于澳门地方面积大小,当地政府便因地制宜,采取这种“见缝插针”式的建设方案。作为一名游客,我在利用这样的公共设施所感受的在地文化和温度,与观赏历史建筑,摩登大楼所得到的同样深刻。
我找了一张长椅坐下歇息,看着眼前车来人往,忽然觉得有点饿了。
在电子地图上检索了距我所在地最近的熟食中心,「祐漢小販大樓熟食中心」,约莫600米的距离。我对我的“路感”有十足的信心,所以仅初略地阅读导航路线,便凭感觉上路了。然而走着走着,在一条又一条的曲折弯路里,我竟绕回原点「花地瑪圣母堂」。
不知何故,道路一反初来时的静谧,变得热闹攒动起来。我穿过路旁接肩接踵的围观者,看见圣母堂门前排起了一条匀速向前移动的人龙,还有些警察在门前维持秩序。啊,原来是圣母圣像出游!不期而遇,实在太好了!
身穿白衣、头戴白纱的女士们抬着圣母像走在队伍的前列,指引信众一路前行。而教友信徒们则沿途手举蜡烛,合声诵念玫瑰经。身在现场,只觉得场面庄严又壮观。
我跟着围观者们徐徐前进,直到口岸门前分路而行。毕竟我肚子饿得很,还要去吃饭呢。
终于去到祐汉小贩大楼,上二楼熟食中心解决的我的晚餐。有三五间店的门口都排起了队列,看店铺名字,都是网上有口皆碑的熟食店。但作为一名广州人,这些走街过巷就能遇到的地道美食,在当时并没有让我起排队候餐的念想。为了尽快吃上一口热饭,我在众多熟食档口中,选择了一个看上去不太繁忙的店。
这是我在这场旅游中犯下的最大错误。
煲仔饭自选三味配菜,每煲50元。我在滑鸡、北姑、排骨、凤爪、咸鱼、牛肉、肾球、鱼肉、鱿鱼、腊肉、腊肠…….近20个选项中,选择了「窝蛋、膶肠、肉饼」,下单即煲。趁着这个煲饭间隙去了邻近的咖啡茶档,买了一杯冻柠茶,盛惠12元。
这种熟食中心,是由澳门政府管理的,由于租金便宜,所以售卖的食物也相当平价。一个煲仔饭搭配一杯柠茶,合计都是62元,其实是相当实惠的。
虽然煲仔饭的味道让人不敢恭维,餐具倒是挺可爱的。除此之外,前来就餐的路途也不期而遇地碰上圣母圣像出游,我已经满足了。
偶尔有点遗憾,也是一个正常的旅游体验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