😳

明信片的故事

2019年9月的某个晚上,我坐在电脑前搜索着邮票的信息,看着看着,一个名为Postcrossing的网站顺着鼠标滚轮滑来眼前,居然是一个可以和素未谋面的人随机交换明信片的平台!于是按照指引我免费注册了一个账号,根据规则,必须先由我寄出第一张明信片,地址由系统随机派发。当对方收到明信片,并在网站上登记明信片编号后,我就可以开始等待那张由随机配对到的玩家寄出的明信片了。

我寄出的首张明信片

这是一张邮筒造型明信片,上面的白字地址随邮局所在地而异,例如在福冈的邮局里,你可以采购到写有「博多郵便局」的样式。而随季节节日变化,邮局也会推出各种「期間限定」款式,例如这张圣诞节限定的绿色邮筒
平台为我抽选了一位德国的玩家,我把地址与明信片编号抄写好并贴上足额邮票,投入邮筒,顺利寄出第一张明信片。

我收到的首张明信片

想不到我收到的第一张明信片来自香港,这个相隔不远的地方。图像里的奇景是位于香港太古鰂魚涌的标志性建筑 - 怪兽大厦。而信封面贴附的是4张独具香港本土特色的精美邮票,依次为:大浪湾、破边洲、叉尾太阳鸟和印有「本地郵資」的无银码邮票。

根据维基百科所显示,这款印有「本地郵資」的过渡邮票已经于2014年7月停售,看来已属稀有。而前两张有山有海的邮票,则是于2014年发行的,以「香港地質公園」为主题的通用邮票。第三张图案为雄性白腹叉尾太阳鸟的邮票,竟然是14年前发行的,以「香港野生雀鳥」为主题的2006年通用邮票。
没错,虽然提及香港,第一印象总是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。但事实上因历史、地理环境及政治等原因,占香港总面积75%的土地,仍属郊野地区,自然资源极丰富。例如热点徒步路线「麥理浩徑」就途经邮票上的大浪湾(第2段)与破边洲(第1段),沿途尽是海光山色绝景。路线中途有补给点,走乏力了也可以在沙滩上懒洋洋地和浪花一起享受阳光。

明信片墙

LB-11xx

Lulu你好 { مرحبا لولو (阿拉伯语的lulu你好)}
我叫Amagie,今年25岁,来自黎巴嫩,一个相当迷你的国家。我喜欢狗,特别是金毛猎犬,简直是我的最爱。我渴望能拥有一条可爱的狗,可这就需要我拥有一间宽敞的大房子,得以让他们玩耍。但现在的话是不可能的,因为我和我的父母住在一起。
或许和我说说关于日本的一些事情?我爱去你目前旅居的城市旅行,特别是在花开的季节里。但这也会让我花费许多金钱,所以只能等合适的时候再去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我就可以去也说不定。

据我观察,有的玩家会特意在个人介绍中注明 – “请不要把明信片装入信封里”。因为他们更喜欢邮票与邮戳直接留在明信片上,所以这是我收到的唯一一张密封在信封里的片。而正是这个信封,为我阅读这张明信片时跌宕的心情乌龙,埋下了伏笔。
首先,系统告知我对方是黎巴嫩的玩家,可我收到的却是贴有德国邮票邮戳的白色信封,一张折叠式卡片在里面。这种老派的封装方式,和手写的阿拉伯数字,让我误以为是一位95岁的黎巴嫩老奶奶找远在他乡的孩子代寄出的明信片,当下一刻涌现微妙的感动与敬佩。可当我顺着后文阅读到 – “但现在的话是不可能的,因为我和我的父母住在一起”时,我震惊了!这种年龄差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,我顶着惊掉的下巴登录平台查阅对方的个人主页,赫然发现她简介里的“i am 25 years old”。

在明信片里她用小纸条交代,由于她没有黎巴嫩邮票,所以只得把卡片托付给朋友,从异国寄出。
后来,我才从新闻上得知,当时黎巴嫩政府正处于财政崩溃的边缘,内阁集体辞职后,财政部和印制邮票的出版社的合同被迫中止,造成市场上出现了邮票短缺的问题。
这张从德国寄出的信封上贴附的三枚花样式邮票,属德国邮政发行的花卉系列普通邮票 。从左至右写真图,分别是淡粉色福禄考,明黃色冬菟葵和红紫色针刺矢车菊,全是常见于欧洲田野的耐寒植物。

RU-773xxxx

0°C ☁️☁️
HELLO,LuLu!
我有一只猫,名字叫Tosya。
她现在正绕着家里的圣诞树上窜下跳,不理会我们的严厉拦阻,忙的很!
祝你每天愉快!

我很喜爱这张明信片,它满足了我的视觉享受。
图案是古老的克里姆林宫外围一隅的风景画,浓厚的上世纪现代主义风,别树一格。细看画里宫殿之上悬挂的,还是红色的苏联国旗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如今你亲身到访建筑群时,能看到的,是飘扬在大克里姆林宫顶旗杆之上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旗
贴于右侧的邮票,充斥着俄罗斯艺术独有的硬朗、直白、写实的基调。四张邮票自上而下分别是:

  1. 于2016年6月,为庆祝举办“世界犬展”而推出的服务犬邮票。插画里的大头狗狗,是俄罗斯赠送给法国的一条德国牧羊犬幼犬,名字叫多布雷尼亚
  2. 于2009年推出的俄罗斯世界遗产系列邮票,克里姆林宮 (莫斯科)。
  3. 同上,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(诺夫格罗德州)。
  4. 同上,喀山克里姆林宫(喀山)。

如汉字“安琪儿”是英语”天使“的音译,“克里姆林”就是俄语”城堡“的音译。俄罗斯地缘辽阔,因地点和建筑时期的不同,城堡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及特征。邮票③的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,就是俄罗斯现存最古老的城堡。

US-64xxxx

Hi Lulu.
这是我们的本地剧场。
我的长孙女还是小学生的时候,她就在一个暑假报名参加了Kids Bop Show,演出可有趣了。
转眼她13岁了,步入会在众人面前表演时感到紧张怯场的年纪。这可不太好哇,毕竟她明明就很棒。对我来说,此刻她就是最好的艺术家(布景师)。

阅读这位老外的草书英文字,让我直呼崩溃。这大概就是非英语母语者的共同痛点吧,看不懂外国人的手写体。

US-643xxxx

Hello!
搭乘这种电缆车是非常有趣的体验。买一张一日通票,你就可以无限次上落搭乘,穿梭探索附近的景点。
这个圣诞假期我会去洛杉矶旅游,顺便探望我的女兒。
祝福你2020心想事成。

这也是一张从美国寄出的明信片。
事实上,我收到的明信片大部分来自西欧,当地的明信片有一个特点,图案都是照片直出的风景实物。而美国的明信片则多是本土风情画。两方的喜好与气质截然不同。在我看来,美式风格画,相较于细节会更在乎轮廓与块的表达,均衡扎实。
明信片上张贴的四张邮票,从右往左分别是:

  1. 右↑ - 2011圣诞纪念USA永久邮票 ,拉斐尔作《烛台圣母》。此油画现收藏于美国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。
  2. 右↓ - 面值2分的 2006 Navajo Jewelry (纳瓦霍项链)。这条镶嵌蓝色绿松石的银制南瓜花项链,是印第安原住民族纳瓦霍人制作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珠宝,现属于一位私人收藏家。
  3. 2018「寒冬鸟雀」系列USA永久邮票 – 黑顶山雀。这种小野鸟,生性活泼大胆,如果发现你的手心有一把小瓜子,它们就会毫无惧色地悬停在你手上啄食。正是因为这种易于亲近的性格,使得黑顶山雀深受人们喜欢。
    还记得之前香港邮票上的的「叉尾太阳鸟」吗?这两种都不是候鸟。它们常年栖息在一个地区,不因季节而迁徙。黑顶山雀广泛生活于北美。
  4. 面值3分的 2007 Silver Coffeepot。我对这个印制咖啡壶的文化历史并不了解,只知道此藏品实物现收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。

TW-291xxxx

你好CHUO:
祝2020年新年愉快!
我的2019年过的很拮据啊…经济上有些问题,希望2020年能有所改善就是了。
2020 1.1

在Posrcrossing平台创建个人账号以后,你的主页里有一项“自我介绍”需要填写。我最近修改了我的自我介绍,我说:『我是一条狗,我的名字叫LULU。我的BOSS喜欢睡觉前和我念叨她收到的明信片和邮票,我呢,就哼哧哼哧的回应她。所以呀,如果你能在寄给我的卡片上写一些你的生活,你的快乐,你的消息,或者你的忧虑,那就太好了,嗷呜~』
这张明信片,正是我修改个人资料后接收到的。明信片成了解忧杂货店!只不过这里的解,不是“解惑”的解,而是“排解”的解。倾听自己的内心,用笔把难以启齿的烦恼,不习惯向亲近人诉说的苦闷一笔一划写在卡片里,投递给一位全然陌生的人。既不需要担心形象的破坏,也不会有人用「不要想太多」的逃避式安慰搪塞你。情绪的释放,有时候没有回应也完全没关系。

direct swap

这张明信片是在IG上直接交换的。
对方的个人简介写着 “SWAP OK”,于是我私信她交换地址,对话寥寥,基于信任,明信片就这么寄出接收了。🤣

RU-767xxxx

HELLO CHUO ,
祝你圣诞快乐,新年快乐!
卡特琳娜

印有俄罗斯国徽,面值23卢布的俄罗斯通用邮票。图案面是俄罗斯老艺术家鲁宾,在苏联时期绘制的贺新年画。他笔下的人物形象,总是眼睛明亮,活力的笑着,深入人心,在当时相当流行。那时候,新年除了寄送明信片,人们还会相互赠送腌黄瓜,硬糖果。

SI-189xxxx

Dec 4 2019 5°C/☀
你好,看你初来postcrossing,想对你说“欢迎!”。
明信片背后的风景,是斯洛文尼亚的维帕瓦山谷,照片出自Eevnono之手。邮票上的绵羊是博韦茨的本土品种博韦茨羊。
祝你在postcrossing玩得愉快!

我对斯洛文尼亚的印象只有两个,阿尔卑斯山和葡萄酒。虽然没有听说过维帕瓦山谷,但《孤独星球》说它是“outstanding gourmet treats and idyllic rural scenery”,是2018年欧洲最佳旅游目的地榜单之一。根据猫途鹰上的信息,如果我去那里游玩,当地有丰富的活动可以参加 - 松露狩猎,城堡探险,酒窖骑自行车,吃火腿品酒…

明信片的故事还在继续

自1869年,世界上第一张明信片从奥地利寄出后已逾百年。时间悠悠走过,那些承载在明信片上的风土人文,思绪情意,也日复一日地在变老变黄。素不相识的人们如往日般隔着明信片用自己的方式互相打招呼,然后透过这无数个瞬间,我们到达了脚步不曾触碰的地方。

我的下一张明信片,会从哪里来?